國際鈦業(yè)協會2011年度會議上,美國鈦金屬公司商務副總裁JamesBuch稱,雖然美國經濟背負著13萬億的債務,但鈦合金在軍工應用領域的崛起及其帶來的收益,正逐漸抵消國防部“效率至上”管理理念所造成的一些重大經濟損失。
國防部長已制定一項五年計劃,預備將1000億美元軍費從經常費用劃撥到前線這一塊,使關鍵資源“好鋼用在刀刃上”。五角大樓的決定使得資源向陣地設備轉移,而軍用鈦的需求將在未來五年內上升28%。
不過,盡管一些鈦需求較高的陸空軍事硬件設備生產計劃將因此獲益,也有一些重要的鈦消費項目落馬,比如F-22戰(zhàn)斗機,C-17運輸機。連旅戰(zhàn)斗隊的未來戰(zhàn)斗系統計劃開發(fā)也將受阻,為戰(zhàn)車開發(fā)帶來打擊。
這其中,F-22猛禽式隱形戰(zhàn)斗機宣布提早停產是最引人矚目的。F-22生產的提前終結將減少每年1300噸的金屬鈦需求。C-17年產量也將從15駕減少至10駕,金屬鈦年需求再減400噸。
重型機甲,如Stryker MSG、Bradley步兵戰(zhàn)車以及VBC1今年預計消耗超過1000噸金屬鈦。同時,輕型用車對于鈦的需求正在增加。金屬鈦的應用有助于減少車體重量。悍馬突擊車的車門和其他部分都使用了鈦,使這些零件的重量較普通鋼鐵而言減輕了30%。
同樣,鈦在裝甲敷板上的應用幫助解決了防地雷反伏擊車(MRAP)車體過重的問題。
金屬鈦下一步將主要應用于聯合輕型戰(zhàn)術車(JLTV)制造。2008年10月美國軍方與3家公司簽署JLTV的技術設計合同,該車將于2013年試產部署,在2015年實現正常生產。
由此,美軍戰(zhàn)斗運輸方面將再度增加1000噸的金屬鈦年需求。
未來五年,聯合攻擊戰(zhàn)斗機對軍用鈦消費增長至關重要。然而服役的飛機數量下降、生產的延期將會使鈦年需求量降低500-600噸。
F-35和波音重新開發(fā)設計的F-18戰(zhàn)斗機生產將給金屬鈦帶來更大需求。美國海軍已預訂124駕F-18在2018年后交貨,而波音還希望將F-18作為輕型偵察機賣給以色列、韓國等國家。
美國軍用機最快的需求增長來自中東市場。
美國目前正和印度就一筆涉及10駕C-17運輸機的交易進行洽談。同時美國還與俄方達成一項價值250億美元的聯合生產計劃,旨在為本國艦隊增設250駕第五代戰(zhàn)斗機。
昨日印度政府采購機構為其第二代Tejas輕型戰(zhàn)斗機購買了GE-414引擎,該機型在性能上與F-18具有一定共性。